華爾茲的祝福

像往年一樣,我在電視機前欣賞了2010年的 “維也納新年音樂會” 。這是由維也納愛樂樂團,每年1月1日定期在“維也納音樂協會黃金大廳”舉辦的音樂盛會,舉世矚目,樂迷們翹首企盼。

 

“維也納新年音樂會”的門票非常難得,要用抽籤的方式來決定第二年觀眾的名單。目前,大約有八十幾個國家直播,幾十億觀眾在電視機前欣賞這場盛況空前的音樂會。中央電視臺和臺灣電視公司也都會直播。

 

雖然在電視機前和在現場不可同日而語,但是有近鏡,特寫的優勢,再加上“幕後花絮”短片, 主持人風趣的解說,介紹作曲家和音樂背景,能更清晰細節的欣賞。而且能有幸欣賞這場音樂會,我也很知足了,並不純粹是“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。”

 

讓我們隨著鏡頭來到黃金大廳的現場。它是世界著名音樂廳之一,華美古典的建築風格,金碧輝煌的裝飾。大廳的屋頂,牆壁和地板都是特別構造,像樂器的共鳴箱一樣,有非常完美的音響效果。是極佳的演奏音樂的場所。

三萬朵鮮花輕顫搖曳著,從意大利的陽光城市 - 聖雷莫(SanRemo)空運而來,由設計團隊精心佈置,將黃金大廳裝點得花團錦簇。雖然時值料峭春寒,大廳里卻是盎然暖意。悠揚的舞曲拉開了新春的序幕,向全人類獻上最美好的祝福。 

 

維也納新年音樂會自1939年的首屆演出至今,仍舊沿襲著一些傳統。雖然還是以演奏施特勞斯家族的作品為主,但是會在中間夾插一些其他作曲家的作品。華爾茲(Waltz),波爾卡(Polka),加洛普(Galop)等舞曲和進行曲(March)是音樂會的基調。

 

樂團發揚民主由團員做主,精挑細選世界最有影響力的指揮大師,作為歷届音樂會的指揮,如馬澤爾,卡拉揚,阿巴多,小澤征爾等。 2010年的指揮是法國指揮家喬治.普雷特(Georges Pretre)。人們實在難忘,他在2008年指揮這場音樂會的魅力風采,所以兩年後再次邀請他為這場音樂會指揮。

 

普雷特整齊的白髮,舉止優雅。他指揮不僅僅用手勢,用極富表現力的身體語言。那頑皮如孩子般的笑容,狡黠的眼神,都是給樂團的示意和影響。在85歲高齡還迷倒萬千樂迷,用他自己的話說,音樂是他保持青春的秘訣。

 

既然是以舞曲為主的音樂會,當然還需配上舞蹈才臻完美。新年音樂會因為有八十幾個國家直播,所以,拍攝了由維也納國家歌劇院芭蕾舞團的頂級舞蹈家們,在美輪美奐的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,翩翩起舞的場面,來配合這場音樂會。

 

舞蹈家們的華麗舞衣,今年由77歲的意大利時裝泰斗,華倫天奴(Valentino Garavani)設計。所以電視機前的觀眾是有福的。

 

今年音樂會上半場選曲的主題是“愛”,而下半場因為指揮是法國人的關係,主題重點放在“法國”。

 

這樣隆重其事的音樂會,主角是為人類奉獻了最豐富精神食糧的,史特勞斯家族的作曲家們。這個家族最傑出的是父子兩個約翰.施特勞斯,人們爲了區分,稱父親為老約翰.施特勞斯,和兒子小約翰.施特勞斯。小約翰的兄弟約瑟夫.施特勞斯和愛德華.施特勞斯也是重要的作曲家。

 

其實老約翰.施特勞斯(Johann Baptist Strauss 1804-1849)並不老,他去世時享年45歲。他一生創作了一百五十多首華爾滋,幾十首波爾卡和進行曲。華爾滋也翻譯為圓舞曲,顧名思義是一種旋轉的舞曲。老約翰.施特勞斯在普通華爾滋里增添了複雜的結構,讓樂曲表現內容更為深刻廣泛,從而形成一種新的曲式,奠定了“維也納華爾滋”的基礎,人們尊稱他為“華爾滋之父”。

 

小約翰 施特勞斯(Johann Strauss 1825-1899)是最突出,最有成就,作品最多的作曲家之一。如果不在名字前冠以“老”或“小”的話,就指的是小約翰。他還是著名的指揮家和小提琴家。

 

他因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維也納華爾滋,而被人們稱為“華爾滋之王”。父子兩一個是“華爾滋之父”,一個是“華爾滋之王”,施特勞斯幾乎成了華爾滋的代名詞。因他,維也納成了華爾滋舞曲的出產地,維也納華爾滋的優美旋律風靡了全世界。

 

小約翰.施特勞斯還創作了《蝙蝠》,《羅馬狂歡節》,《吉普賽男爵》等十六部輕歌劇,對輕歌劇的發展也有重要的貢獻。

 

新年音樂會的開場曲是小約翰的輕歌劇《蝙蝠》序曲,上演率最高的序曲之一。接下來是精心挑選的三首波爾卡舞曲,專門放在一起讓觀眾可以感覺和領略它們不同的風格。所以說新年音樂會在對古典音樂的普及這方面,是“別有用心”的。

 

《女人心》瑪祖卡波爾卡,是對女性美的柔情。

 

《在克拉芬森林》法蘭西波爾卡,是我最喜愛的。各種吹奏樂器模仿鳥叫聲,尤其那隻布穀鳥兒由始至終的叫聲。閉上眼睛就仿佛躺在陽光明媚的森林空地上,靜心聽小鳥婉轉清脆的歌唱,樹木隨著微風深情和音,好一派寧靜祥和的氣象。

 

後一首是《愛與舞的狂熱》光聽名字就感受到火辣,激情了。

 

《醇酒,女人和歌聲》醉人的旋律之後,上半場的壓軸曲《常動曲》,又是我最喜歡的一首,我喜歡有趣的曲子。這首曲子是小約翰.施特勞斯跟觀眾開的一個玩笑,讓坐得太久,凝神注聽的觀眾輕鬆一下。緊湊,輕快,動感的旋律帶點機械化,樂手們埋頭苦幹,連指揮已經走了都不知道,直到指揮再上臺大聲說:“就演奏到這裡,已經夠啦!”上半場音樂會在大家的歡笑和掌聲中結束。

 

中場休息時,幕後花絮被拍成短片,讓電視機前的觀眾欣賞。維也納風光,黃金大廳的縱覽。樂團排練,芭蕾舞演員的準備。華倫天奴設計舞衣的片段。豐富多彩,讓我們一窺新年音樂會的準備情況,滿足了樂迷的好奇心。

 

下半場又是以輕歌劇開始,《溫莎的風流婦人》,是維也納愛樂協會的創始人奧托.尼古萊(Otto Nicolai 1810-1849),根據莎士比亞同名作品譜曲的作品。明年是他逝世200周年,音樂會特別選這首樂曲來紀念他。

 

維也納人除了愛跳舞,也愛吃甜點,還愛喝香檳。在《維也納糖果》華爾滋。和《香檳》波爾卡舞曲裏,充分表現了一個講究享受的民族。巧克力一樣甜蜜浪漫,香檳酒一樣醉人芬芳的旋律,寓意著甜美,幸福和成功。樂曲結束時還“碰”的一聲開了瓶香檳,大家舉杯祝福。

 

下面的《一心一意》波爾卡,讓我們來欣賞芭蕾舞。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,是奧地利女王瑪利亞.特雷西亞收藏了大量藝術精品,開放給民眾的博物館。兩位芭蕾明星在這裡演繹了曼妙纏綿的愛。.

 

《巴黎狂歡節》加洛普舞曲的歡快,《萊茵河仙女》序曲水波粼粼的夢幻,《美麗的海倫娜》方塊舞的一往情深,讓觀眾如癡如醉。

 

《晨報》華爾滋,據說還有一個小典故。當年作曲家奧芬.巴赫(Jacques Offenbach 1819-1880),也就是剛才《萊茵河仙女》的作曲家,作了一首《晚報》華爾滋,小約翰.施特勞就寫了《晨報》華爾滋來較勁。無論誰輸誰贏,鷸蚌相爭,漁翁得利,受惠的是廣大樂迷。

 

這首樂曲除了令我們大飽耳福之餘又大飽眼福。國立芭蕾舞團的芭蕾舞演員們,身著華倫天奴設計的薄如蟬翼般的飄逸舞衣,在裝潢極其精美豪華的大廳,樓梯之間,在鏡頭各種角度的拍攝下,旋轉,翻飛,娉婷。尤其從上而下的俯拍,和地板上的圖案融為一體。賞心悅目如此,電視機前的觀眾也不無遺憾了。

 

又一首關於《香檳》的加洛普舞曲。丹麥作曲家漢斯.倫拜(Hans Lumbye 1810-1874)是一位並不很出名的音樂家,他的這首樂曲入選,除了因為它的歡快氣氛外,給更多作曲家機會,也是新年音樂會的主旨。這雖然叫做音樂會最後一首樂曲,但音樂會并沒有結束。

 

“安哥”樂曲是小約翰的《狩獵》快速波爾卡。這首樂曲其實和狩獵完全沒有關係,像獵人等待獵物出現的心情一樣,小約翰在等待觀眾的掌聲啊!

 

新年音樂會的慣例,最後一定加演兩首樂曲。當小約翰.施特勞斯的《藍色的多瑙河》的第一聲樂句響起來時,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。指揮家轉身帶領樂團向大家說 “Frohes Neues Jahr”(新年好),記得還曾經有指揮用中文說“新年好!”呢。然後整首樂曲才隆重登場。

 

當您讀到這裡,以上提到的樂曲可能都不熟悉,但是《藍色多瑙河》的流暢樂句,一定是您心中最熟悉,最美的旋律吧。多麼藍,多麼亮的多瑙河,涓涓流過田野,森林,山谷,把祝福帶給萬物,萬民......

 

真正最後一首樂曲的榮譽寶座永遠是老約翰.施特勞斯的。他的《拉德斯基》進行曲演奏需要觀眾配合。指揮轉過身來指揮,觀眾跟著指揮的手勢,或輕或重的打拍子。音樂會在歡樂的氣氛中結束。

 

“維也納新年音樂會”明年再見!

 

華爾滋的祝福 (下)

 

 

《拉德斯基進行曲》

常動曲

在克拉芬森林

巴蕾舞表演~同步2010維也納新年音樂會

2010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幕後 P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