夢之伊始

我們的夢,那要先從2006年初講起。

 

一天我和何聰(小提琴手)在談話間,忽然感慨起來。海外華人的生活忙碌緊張,我們已經成功的把‘咕嚕肉’,‘舞龍舞獅’發揚光大到了世界每一個角落。中國的音樂,藝術,因氣氛濃郁兼極具特色,受到全世界的喜愛。甚至有人用了這樣形象的語言:“全世界都用貪婪的目光盯着中國”。

 

眾多的華人藝術家,在異國他鄉是“中國文化的代表”,我們時時告誡自己要保持鮮明的“中國色彩”。只有選擇中國元素,才會被東方接納,才會滿足西方對”神秘的東方文化“的期待。但是,怎樣保持東西方文化的平衡?怎樣才能讓東方文化具有國際標準?我們談到了大而空泛的命題!奢侈揮霍的夢!

曾經有朋友興沖沖的向我介紹過一篇報導:關於某國一個成功的華人合唱團,反響很大。此合唱團曾經回到中國和著名交響樂團合作演出,演出的都是中國流行了幾十年的中西名歌。

 

臺上臺下熱淚盈眶,掌聲不斷。但是,看了這張享譽了歡呼,眼淚,鮮花的節目單,竟有一絲不安在我心里掠過,它二十多年,甚至五十多年竟然......沒變過!

宣揚中華民族璀燦地文化,是我們藝術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。但我們還需要嘗試接受新的東西。

 

時時有一個“不合羣”的想法在我心里隱隱作動,我們現在居住在外國,我們不去接受,學習屬於世界,屬於全人類的藝術瑰寶,我們的文化跟當地文化各自為政,我們融入主流社會談何容易?

 

中國人才倍出,多少藝術家暨身世界頂尖的行列,為中國人增光,但普及“多樣文化”的工作還需要大家努力,求存,求變。我們需要有更廣闊的胸懷,更寬容的涵量,更敏銳的觸覺,更開放的視野。

為了這個夢,我和何聰組織了“Sing & Play" 音樂團,即 Singers (合唱團)和 Players (樂隊)兩個部分。以英國本土業余音樂團體的模式,來開辦華人的半專業音樂團體。業余形式,專業教學訓練。讓更多有音樂情結卻無緣與音樂的人,能有機會認識,學習和接觸音樂藝術。

我們首先招收合唱團員,報名還算踴躍,大約有三十多人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參加。我們的訓練包括:基本樂理,發聲練習,合唱技巧,音樂常識和藝術修養。

我們學習了一些經典的合唱歌曲,有些經我們改編得較簡單易唱。有些團員非常享受這些優美的音樂,但有些則可能之前沒有接觸過這些較為正統,講究格律,注重形式,甚至有人認為是過與高深,近乎死板的古典音樂。
一部份人因不習慣和難於接受,陸續離開了。

我非常感謝那些不棄不離,一直支持我們的團員們。他們不屈不撓,在最困難的時期,捐出金錢資助,開放自己的家作排練場地,到處宣傳招收會員......

時值一年,2007年我和何聰決定了改編莎士比亞的《仲夏夜之夢》。保留了主線,簡化了錯綜復雜的人物關系。

 

部分人物角色改成了中國人。時空移到現代,增加了時代感,當代網絡語言的臺詞更增添詼諧笑料。

 

集話劇(普通話),啞劇和大量歌舞,音樂(現場小提琴和鋼琴獨奏)與一臺,經典與通俗,東方與西方,現實與夢境,詼諧與浪漫,靈巧與笨拙,穿織交錯......

消息傳開,愛好者風聞而至。他們是來自社會各階層,從事各種職業的業余愛好者,也有專業,現職的藝術工作者。因醉心於演藝事業和熱愛演藝活動,我們志同道合,在一起分享探討藝術的喜悅。

我們用自己的語言,自己的方式,自己的角度來演繹英國經典名著。聽起來可能有點荒誕,但這是我們傾心盡力的奉獻。是我們集體的靈感,創作,嘗試和藝術探險!為東西文化藝術的交流,探討和融匯貫通。為豐富在英華人的生活以及和主流社會的融入,注入一屢清新空氣,增添一抹色彩。

我生平第一次自編,自導,自演,甚至自資(自己出錢和自己籌款),舉步維艱,終于把這場,并不完美,很多遺憾,尚未成熟的表演,羞澀的,忐忑不安的拿出來面世,不勝慚愧,還望多多包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