魔鬼的颤音

 

      意大利作曲家朱塞佩·塔蒂尼

(Giuseppe Tartini1692-1770)晝思夜想學到小提琴的神奇技藝,在1713年的一天晚上,他做了一個夢。夢中一位魔鬼從漆黑的遠處翩然而至,恭敬的向他行禮,稱自己有無邊的法力,愿為他效勞,條件是要靈魂作為報酬。塔蒂尼的腦子里閃過一個念頭:“何不把我的小提琴交給這個魔鬼呢?” 魔鬼說:“這不難,但我們要先交易。” 塔蒂尼在夢中把靈魂出賣給了魔鬼,還簽了一份合同。魔鬼接過塔蒂尼的小提琴,演奏出一首不可思議的,美妙絕倫的樂曲。

   

      塔蒂尼後來對人說:“完全出乎我的意料,他(魔鬼)演奏得非常動人,那首美妙的奏鳴曲簡直超出了人類的想象,包含一種至高無上的情調和意趣,使我永遠依戀人世間的幸福,而忘記去尋找天堂。我陶醉,驚嘆,心花怒放,欣喜若狂,興奮得氣都喘不過來了。這時候,我驚醒了,馬上拿起小提琴,想追捕夢中的音樂,但沒能如愿。我繼續冥思苦想著夢中的旋律和音樂的提示。這天晚上,終于寫出了我認為是我一生中最好的作品,并給它起了個曲名,叫《Devil’s Trill Sonata》(魔鬼的顫音奏鳴曲)。但是,我還是認為它比我在夢中聽到的那只曲子差得很遠很遠。如果能讓我再一次聽到那美妙的音樂,即使就一次,我也寧愿砸碎我的小提琴,并寧愿放棄音樂。”

    

      塔蒂尼出生在意大利的佛羅倫薩,因為和主教大人的侄女的婚姻糾紛,使他在一所修道院裏避難,得以潛心研究音樂。事件平息後,他創立了小提琴學校,還對改造小提琴弓有貢獻。據目前不完全的資料,他創作了很多優秀作品,為我們留下豐富的寶藏。

    

     《魔鬼的顫音》是一首小提琴奏鳴曲,分為3個樂章。 第一樂章的慢板,綿長幽遠,華麗而略帶感傷。第二樂章顫音開始不時閃現。第三樂章顫音更加頻繁,夸張。樂隊的旋律陰暗,詭異,好像魔鬼在暗中窺探。整個樂曲的旋律變換多端,快慢板穿插交錯,小提琴的頓弓非常有特色。大量的雙音和弦,尤其是華彩部分令演奏難度極大。魔音震顫,攝人靈魂。

     

       說起《魔鬼的顫音》無獨有偶,還有另一首著名意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(Nicolo Paganini1782-1840)的《Diabolus in Musica》,中文也譯為“魔鬼的顫音”,其實照字面來看,譯成“魔鬼之音”更為合適。譯者的無心之失,讓這兩首偉大樂曲的中文重名,造成了不多不少的混淆。後者的知名度在華人中似乎更高。但塔蒂尼為音樂寧愿放棄靈魂甚至生命的執著,《魔鬼的顫音》的非凡超羣的光彩,任誰也不能掩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