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個遠去了的夏天 — 納克斯維勒:一九一五年夏天

Knoxville: Summer of 1915

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本童年的畫冊。也許,它剛剛打開,正載入一幅幅新鮮的圖畫。也許,它在不久前才闔上,那套校服還散發著汗味。也許,它正被顫抖蒼老的手指摸挲着封面,一頁一頁慢慢的重新打開。搖椅吱吱作響,淡淡的,隱約的,回憶的煙圈,從遠處飄來。思緒纖細的絲,挑起了心肝腸肺。熟悉又久違的味道,此刻已不是簡單的苦辣酸甜,無法形容,無法歸類,也無法理清。蒙上霧的眼睛,掛著一縷曖昧的嘴角,時而緊蹙,時而輕舒的眉頭……

 

沒有人能比塞繆爾•巴伯的聲樂作品,《納克斯維勒:一九一五年的夏天》(Knoxville: Summer of 1915 op 24),更能描述那鬱結了。

 

塞繆爾•巴伯(Samuel Barber 1910-1981),是二十世紀美國重要的現代作曲家之一。巴伯的父親是一位醫師,母親出生在音樂世家,是一位鋼琴家。他六歲學習鋼琴,七歲學習大提琴,八歲開始即興作曲,並學習理論作曲。一九二四年,巴伯進入“科爾提斯音樂學院”(Curtis Institute of Music) 接受正統的音樂訓練。

 

巴伯的老師是主張傳統的德奧浪漫樂派的羅薩利歐•史卡雷洛(Rosario Scalero 1870-1954)。受老師的影響,巴伯的作曲風格帶有十九世紀後浪漫主義的色彩。

 

《納克斯維勒:一九一五年夏天》自一九四八年首演,被公認為是最“美國”的作品。這對於沒有在美國生活過的人,可能意識不到怎樣的“美國”,但是這歌一定觸動了所有人的心。

 

這首歌的歌詞,來自美國詩人詹姆士•艾吉(James Agee 1909 – 1955)的小說《家庭成員之死》的前言,這是一篇自傳式的散文。

 

艾吉和巴伯的童年,有驚人相似的片段,據巴伯說:“我們都住在有後院的房子,每到夏日夜晚我們一家人總是去後院躺著休息。我們也都有一個當音樂家的姑姑…… ”

 

巴伯在創作這個作品的時候,他的父親身染重病,瀕臨死亡。艾吉的這首散文詩引起了巴伯極大的共鳴和同感。巴伯將這部作品獻給去世的父親。

 

那是一個遠遠過去了的夏天,那些場景,溫馨,圓滿,似曾相識。

 

歌曲是以“小男孩魯弗斯”的口吻,講述了一個夏日夜晚,他和他的家人度過的美好時光。前奏以“不太慢的慢板”感懷的引出第一段,女高音獨唱婉轉的敘述着夏日鄉間黃昏的慵懶。

 

“我們現在來說說,我曾居住過的納克斯維勒之盛夏夜晚 …… ”

 

“就在那天黃昏,人們在門前輕鬆的談話。鳥兒棲身在院子裡的樹上。街上形形色色的人們,不急不徐的走著,馬車響着馬蹄聲,汽車也在穿梭。空氣中散發出各式各樣屬於夏天的味道。”

 

短笛,單,雙簧管,英國管等奏出突兀的響聲,第二段的曲風陡然一變,“一輛電車發出尖銳的聲音,電車頂爆裂發出火花,鐵軌的摩擦聲也越來越接近,越來越強。金色的車窗與麥子顏色的座椅,在人們眼前呼嘯而去。”歌者口語般的宣敘調,帶點俏皮的講述甜蜜平靜中的衝擊,和諧中起了戲劇性的衝突。隨著電車離去,女聲的高音似乎有些悵然若失,天色漸暗,夜深了。

 

“現在是一顆藍色的露珠那樣清澈的夜晚。”第三段慢下來。“我的父親把水放乾,把水管捲起來。…… 父母親在玄關前的搖椅,搖啊搖的。從霧氣重重的牽牛花中仰起他們年老的面容。枯燥,高亢的蟬鳴聲,迷惑着我的耳膜。”露珠那樣透明,傷感的調子。

 

歌唱性的旋律再現時,展開了第四段。“在後院潮濕的草地上,母親鋪著席子,我的父母,姨媽,姨夫和我,我們都躺在那兒。輕聲的聊着不重要的話題。星星都漫步在天空,每一顆都帶着甜蜜的微笑。願上帝保守我的家人們,在他們身陷困境,即將逝去之時,請仁慈的記得他們。”多達十一度的上行大跳音程表達感嘆,激動。虔誠懇切的禱詞,加上弱音器的小號和英國號配合着。

 

最後一段,“過一會我被他們抱上床,睡神帶著柔和的微笑,引我進入夢鄉。”

 

讓我們知道其實這美好的時光,並沒有入夢,而是夢醒,是歌者泛音般歌聲:“但是,不會,不,不會,不是現在,永遠不會,而且也永遠不會有人發現,我- 是- 誰。”(But will not, no,will not, not now, not ever; But will not ever tell me who I am.)。樂隊接下去思緒萬千,聽到這裡,我眼中那滴淚珠,終於掉下來了。

 

現在,讓我把第一段開頭第一句的那個省略號,啟承,解釋和完全:“我們現在來說說,我曾住過的納克斯維勒之盛夏夜晚,我曾假裝自己是個小男孩。”

 

這是一個成年人身體裡小男孩的靈魂在歌唱。詞作者因六歲時父親去世的悲痛,他的心就停留在那個時期了。艾吉一生試圖從這個童年陰影裡走出來。他在作品中永遠是一個小男孩,緬懷父母,憧憬完整的家庭。太甜蜜,圓滿的夢,正因為現實的缺欠。

 

這首《納克斯維勒:一九一五年夏天》這首獨特的藝術歌曲,女高音獨唱,管弦樂伴奏,較一般聲樂獨唱曲長。它沿用後浪漫主義的語法,旋律優美,和聲協調。但是也融合了當代的音樂色彩,如:頻繁轉換拍子記號,不循規蹈矩的重音,頓音。宣敘調般的口語化,再加上反傳統的和聲。甚至還有音畫(Music Picture)的效果。

 

口語化和歌唱性的對比,衝突和協調的對比。悠閒的氣氛,戲劇性的衝突。塞繆爾•巴伯完美的詮釋了這首精美的田園詩。

 

“我為文字譜曲時,我就把自己沉浸在文字中,讓音樂從文字中流出來。…… 我書寫我的感受。我不是一個有自我意識的作曲家... ...有人說我根本沒有風格可言,不過這不要緊。正如他們所說的,我只是埋頭創作我自己的東西。我相信這也是需要一定勇氣的。”─塞繆爾••巴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