音樂廳,聽音樂

 

在一次某社團的聚會上,鄰座坐了一對夫婦,太太善意的調侃那位先生說:有一次去聽古典音樂會,先生一不小心睡著了,又一不小心發出了點鼾聲,雖然被太太及時推醒,還是引來周圍人的側目。先生立即為自己叫屈道:“那天是一個小樂隊演奏巴赫的作品,長達一個多小時的咿咿呀呀,悶死了。”我為這對夫婦能夠去聽這樣的音樂會,表示贊賞,那位先生對巴赫的評論也不是全無道理。

 

一個不熟悉的人,你不可能愛他,不熟悉的東西,也激不起你的共鳴。舉個例子,無論多嘈雜的環境,只要聽到有人叫你的名字,你會驀然回首。熟悉的東西特別能打動你。

 

巴赫(Johann Sebastian Bach)的音樂,素以嚴謹,精確,浩瀚如煙海著稱。他的作品就像一座精美的建筑物,左右均衡,上下對稱,如果在音樂會前,找些資料看一看,有所了解後,就能欣賞到它的形式,結構之美了。

 

初嘗試聽古典音樂會,應該選擇較熟悉的作曲家的作品。或者有多位作曲家的作品,由多位演奏家演繹,這樣會有較高的興致。

 

聽音樂會的穿著要得體整潔,謝絕短褲拖鞋。但也不需要太正襟危坐,或夸張的奇裝異服。臺上的演員多穿著禮服,臺下最好別比臺上的演員還更像演員。

 

最好提前十幾分鐘到場,買份節目單,閱讀上面關于樂隊,指揮,獨奏,獨唱者,曲目等的介紹,能幫助你更好的欣賞。在演出時,就要輕輕翻閱,最好不要交談,如果你實在想要和鄰座交換一下意見,要盡量輕聲簡短的,切忌為了顯示自己的博學而高談闊論。

 

曾在香港聽過一場音樂會,很多望子成龍的家長帶同孩子來。一開始小朋友們很雀躍,對臺上的一切都感到新奇有趣,半小時後,有的孩子開始打瞌睡,有的鬧著回家,家長們都很尷尬,也為他們的孩子沒有音樂細胞而失望,結果也影響了臺上的表演者。指揮沉不住氣了說:“這麼多的小朋友來欣賞古典音樂,是我們音樂家最想看到的,但是要選擇適合他們的曲目的音樂會。”所以當場換了一首曲目,演奏了歌劇《卡門》的選曲:“街頭少年合唱”。小朋友們精神為之一振。這樣善解人意的指揮,贏得了家長們感激的掌聲。

 

聽古典音樂會,就連鼓掌也是有講究的。有一次去聽一個倫敦華人團體主辦的古典音樂會,我想,在倫敦這可能是為數極少的,從主辦單位,演奏者到觀眾,都是華人,非常難得。每當演奏完一個樂章,觀眾都報以雷鳴般地掌聲,看到華人觀眾對古典音樂反應這麼熱烈,非常令人欣喜。可惜這掌,沒鼓到點上。一絲的瑕疵令那場音樂會美中不足。

 

通常每首樂曲都會由幾個樂章組成,在整首樂曲沒演奏完,中間是不能鼓掌的,經常聽音樂會的人一般都知道這個規矩。看來我們的華人觀眾很少去音樂會了。果然不出所料,經了解,原來七成以上的觀眾是第一次。

 

如果你不知道甚麼時候應鼓掌,節目單上清楚寫明每首樂曲有那些樂章,如果你還不太明白的話,最簡單就是,每到全曲完畢,指揮會轉過身來鞠躬。獨奏(唱)者也會鞠躬,總之看到鞠躬就鼓掌。再簡單些就是看到人家鼓掌,你就鼓掌吧。

 

中場休息15 - 30分鐘,應該去放鬆一下。大的音樂廳,例如皇家艾爾拔音樂廳,巴比肯音樂廳等,都有酒吧,在開場前買好了飲品,中場休息時,可以找到寫有你名字的,已經為你準備好了。小型的音樂場地,比如教堂等,也會提供紅,白酒,小食等,讓觀眾可以有機會近距離的和演員,指揮,獨奏(唱)者親切交談。

 

當整個音樂會完畢,掌聲不妨熱烈和持續不斷,這是為了感謝音樂家們為我們帶來的美妙音樂,贊賞和鼓勵他們的技巧和勞動,是一種禮貌,有人對演奏者的技術不太滿意,嗤之以鼻,表示“我是懂音樂的。”但是不懂得禮貌和教養,更令人嗤之以鼻。

 

經常到音樂廳去聽音樂吧,生活因此而更豐富多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