夢與現實

 

當時,坊間流行音樂劇,各教堂還有華人社區都自創自演了各種題材的音樂劇。姑且不論這些音樂劇是否有專業水準,他們對藝術的追求和誠意,令人肅然起敬。好友海霞參加了某華人社區的音樂劇演出,意猶未盡的跟我說起,并提議:我們也搞一個音樂劇吧!為甚麼不呢?!忽然我腦海里電閃雷鳴。剛好我跟所在的“城市合唱團”正在演出莎士比亞的《亨利五世》。就像一道閃電過後,霎時間的清楚明晰,腦海里一個大膽的念頭:就演莎士比亞!就改莎士比亞!現時流行改編,新穎怪異,不著邊際,天馬行空,只要你敢想
敢做,新時代給了藝術最大的空間。我向周圍的朋友征求意見,贊成的人不多,大多說我走火入魔,固執和不識時務。但是因某種探險心理的刺激,已經欲罷不能了。

    

莎士比亞的《仲夏夜之夢》,具備兩個觀眾喜聞樂見的因素:喜劇和浪漫。我揣測應該是會討好的。我著手改編的劇,主線仍是圍繞一場盛大的婚禮,婚禮的主角雅典公爵和亞馬遜女王,改成了中國人 - 杜修和麗塔,一羣手藝人改成了他們的好朋友,要在婚禮上表演,所以到樹林去排練。林中的仙人則維持原狀,保留仙氣。大膽刪除了另外兩對貴族男女的四角戀愛。普通話的話劇,再加啞劇和音樂舞蹈。務求讓“內容輕”(戒說教和大條道理。要簡單和容易接受),而“感覺重”(加強視覺和聽覺的美感和享受)。
門德爾松的《仲夏夜之夢》的音樂選段,貫穿全劇,再找一些其它的音樂來配襯。其中“好朋友們”的搞笑舞蹈,我將人人熟知的兒歌《兩只老虎》,《找朋友》,還有廣東兒歌《有只雀仔跌落水》,混合改編成了一首“爵士樂曲”,經過專業配樂師彭嘉兒的配器錄音,一本正經得令人發笑。   

  

莎翁喜歡使用大量的搞笑臺詞,在他的時代令觀眾捧腹。時至今日的現代,恐怕觀眾一頭霧水多過發笑。劇本承蒙何聰加了很多現代語言的插科打諢,,“與時俱進”才能引得現代觀眾會心一笑。後來一邊排,一邊改,為演員們獨身訂造而改了一次又一次。我們的廬山和王水,也給了很多寶貴意見。

   

劇本寫成後,我們就開始招收演員,舞蹈員,排舞師,租排練場地。網上的廣告吸引來了愛好者們。第一天的面試,我們安排了單人和雙人的即興小品。題目寫在黑板上,他們多數都選了雙人小品,只見他們自由組合,告訴我們選好的題目,就風風火火的跑出去,在對面房間唧唧咕咕一陣,再輪流進來時,好像變了一個人,完全入戲了,大部分都演得精彩非常,是我始料不及的。

   

演員有了,幾周的速成表演課程來臨陣磨槍。我把以前學過的東西從記憶深處翻出來,再找些資料補充,但求不誤人子弟,擔當了導師的重任。這些演員們雖然素質很好,但是他們的演技都是看電影,電視模仿來的,跟舞臺劇表演是有區別的。舞臺劇因為和觀眾的距離,需要較夸張的表演。莎翁的劇大多是詩劇,散文體,臺詞要帶特有的“莎劇念誦風格”,這是演員和觀眾早已認同和接受的,不然就不成其為莎劇。為此,我們花了很多時間訓練。規定情景,語言,形體,想象力,潛臺詞,交流......他們如饑似渴的接受這些知
識,看到他們眼睛里閃著熱切的光,我的熱望也與日俱增。

    

雖說是“在舞臺上再現生活”,但是平時做起來很自然簡單的動作,一旦讓你表演,馬上會變得手足無措。有一次在課堂上,我讓一個同學幫我搬張椅子過來,他跳起來,拉長聲的說:“好咧!”,搬了張椅子過來。我又說:“給我倒杯水” 也很自然的完成了。當我說:“你從這里走向那里,再走回你的座位”,他意識到不對勁了,遲疑了一下,似是在醞釀情緒,然後不太自然的走回座位。一如走路這麼自然得不能再自然的事,要演給人看,都變得不自然,不容易了。

  

舞蹈在此劇里是最難和最重的部分。李清清,北京舞蹈學院畢業,是我們的排舞師,舞蹈訓練導師,也是領舞。編排了很多優美舞蹈和高難度的托舉動作,還藝高人膽大的親自擔綱演出。我自己也編了一部分的現代芭蕾和爵士舞。集多元化風格的舞蹈,為此劇增色不少。

   

根據他們的外形和條件,分配了角色。男主角杜修是英俊的王定海,魏小鈉擅長中國舞,飾演女主角之一的麗塔,和“海女舞”的領舞。王水因為聲音渾厚洪亮,飾演仙王。何聰飾演高貴的仙后。杜修和麗塔的好朋友,表演節目的領隊虎子,後來被施魔法變成驢子,由馬來西亞來的修讀心理學的黃偉搩扮演。還有馬俊鏗,彥齊,王茜,伊檸,Liane Ren 扮演隊員們。喜歡惡作劇的小精靈帕克,是臺灣來的娃娃臉的謝宗廷。愛神由高挑的王茜反串,小仙子由活潑可愛的鄭素威,靜薇,汪虹岑,金曉炎扮演。還有何聰和張力仁的小提琴和鋼琴,我們的合唱團,為此劇增加了現場音樂。

   

聰明能干的王楠做舞臺監督,心靈手巧的靜薇為我們手工縫制服裝。我做了布景,畫了角色形象設計草圖。一切就緒,我們這些”夢“的始作俑者,勇往直前。